开封府 包公祠摄影游记 周鸣天 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几多遐思神往。从北宋穿透时空、跨越千古,包公的一腔凛然豪情远播四海八荒,永存百姓心底;两袖清风、一身傲骨、正大光明、不畏权势的包公精神让人敬仰、膜拜。记得少时听以包公衍生出来的评书——三侠五义,是在城隍庙的书场,小孩子可以站在品茗听说唱的大人外面,免费听书,说书人说到精彩之处,惊堂木一拍,手心都冒汗。再后来看石家庄京剧团的“五鼠闹东京”,包公的得力助手南侠展昭中了锦毛鼠白玉堂的计,陷空岛遭擒,被关通天窟,又被英雄所陷困境着急,最后锦毛鼠白玉堂等五义士归顺开封府,鼠猫共同辅佐包大人,造福百姓。这才松了一口气。包公的故事和传说在人间流芳千古。时至今日已闻是而非了。 (部分资料谪至百度) 1、在反腐倡廉的现今,北宋开封府包公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形象,至今还没有被人取代。到河南开封一游是必需的打卡地!公交延庆观站下来,穿过小巷就到了开封府,当年包公办案的地方。
2、穿出小巷,豁然开朗。包公湖、开封府就在眼前。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今日重建的开封府,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
3、果然气度不凡,开封府就是开封府。虽是重建,但也能看出当年的风貌!仪门两旁各置一面鸣冤鼓和一面开道锣,两侧坐落两座碑亭,分别竖立“开封府题名,竖立正冠镜和谒禁镜。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历五代梁、晋、汉、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4、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重现当年司法景象。该博物馆运用大量历史文献及文物资料,图文并茂展示了包公一生的主要事迹及包公的家世、家风;展示了宋、元、明、清以来关于包公的传说、戏曲;展示了包公法存画一、赏德罚罪、防微杜渐、严惩赃吏等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法治思想,并体现了中国法律制度经历的古代传统法律体系自身演变、传统法律近代化、新中国人民法律建设三阶段的变迁史。值得一提的是,在展馆中还展出了不少珍藏的历史法律文书等,如乾隆年间的违约案状式。
5、“明镜高悬”当年包公办案的公堂,看来并不多大,但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的威严气氛还是让人瘮得慌,让参观的人都倒抽一口冷气。这寒光闪闪的三口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传说这是御赐包公执法时的特殊刑具,龙头铡用于惩处犯法的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贪官污吏,狗头铡用于刁民恶棍。
6、在民间传说的包公故事被用宣传展板,图文并茂的写出来让参观的人领悟当年破案的情景。有冤假错案的人能看到昭雪的希望。像《鲁斋郎》、《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包龙图断百家公案》、《龙图公案》、《三侠五义》、《打銮驾》、《陈州放粮》、《铡国舅》、《遇皇后》、《狸猫换太子》、《乌盆记》、《打龙袍》、《血手印》、《铡判官》、《铡美案》、《包青天》人们怀念包公,颂扬包公,喜爱包公,敬仰包公,历千年而不衰,反映了黎民百姓对政治清明的渴望,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对司法公开公正的呼唤,对清廉秉公官员的期待,这是一种潜藏的精神寄托。
7、执法如山的包公塑像,栩栩如生。不留情面、秉公办案。建立法治社会不以人治,是一千多年来中国人民的追求。执法如山,敢于龙头铡把当今皇上的亲眷都铡了!确实需胆量与智谋。以至民国初年废科举办新学,废大清律法、学民国新律法的莘莘学子都要到开封求学,以受熏陶。
8、潜龙宫的前身为射堂,寿王(即后来的真宗)任开封府尹时,他的父亲太宗命令在开封府治东修建了射堂,作为寿王练习射箭的地方。后来,寿王赵恒当上皇帝后,曾巡幸开封府的射堂。之后宋仁宗(真宗的儿子),将真宗任开封府尹时办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潜龙宫,这一历史事实在宋朝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9中有详细记载”。
9、开封府潜龙殿,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钦宗赵桓的塑像,这三位皇帝未登基前均在开封府任过府尹。宋真宗的《戒谕百官》铭,即宋真宗御制“文臣七条”:“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必专尚威猛。四曰贵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荣。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