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华西记者播报 查看内容

一个四川老板的深圳3级跳

2012-2-10 11:11| 发布者: 李晨煜| 查看: 1885| 评论: 0|原作者: 王国平

摘要: 现在车工的工作就是管理两台机器。 飞锐照明公司生产线上看起来空空荡荡,因为机器代替了大批工人。 ●从打工仔到电器厂老板 ●从用工荒到高利润 ●从国内迈向澳大利亚、韩国、以色列… 编者按 又逢开春,又到招 ...

 

现在车工的工作就是管理两台机器。

 飞锐照明公司生产线上看起来空空荡荡,因为机器代替了大批工人。 

 


    ●从打工仔到电器厂老板

    ●从用工荒到高利润

    ●从国内迈向澳大利亚、韩国、以色列…

    编者按

    又逢开春,又到招工旺季,又见“招工难”(用工荒)。和往年不同的是,除了东南沿海高呼招工难以外,缺工,已从东部沿海蔓延到中西部那些曾经的劳务输出大省。那么,招工究竟有多难?工人到底去了哪里?华西都市报记者先后走访四川成都、广东深圳和东莞、福建福州、上海进行了实地调查,为此编发这组稿件。在东莞开厂的金堂商会副会长王代树说得好,用工荒给了珠三角一个机会,也给了中国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是时候结束靠人口红利维持利润的时候了,产业转型和升级短期看是痛苦的,但长期看是必须的,这也算是启示吧。

    “你看我这个机器,它开机一个月,等于一个工人干一年。”杨东升指着一台自动贴片机说,以前要做一块小电路板,两条生产线上全是工人,但现在,只要一台机器就搞定了。

    杨东升,四川南充人。在深圳工业大区龙岗区开办了一家照明装备企业。产品远销澳大利亚、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甚至连韩国军警都有购买他的产品。全厂年产值近亿元,但厂里只有60多名工人。

    从2000年到深圳打工的杨东升见识过“人工机器”的鼎盛时刻,经历了创业时期因为民工荒而产生的煎熬,而随着民工荒和用人成本的进一步加剧,杨东升最终带领他的企业迈出了一条转型之路。

    “都是被逼的,企业只能转型,只有朝着高新技术和专利技术的正确方向行进,才能在整个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中生存下来。”杨东升说。

    A 深圳篇

    一台机器顶300人产品打通多国市场

    1995年,杨东升从四川新都一所职校毕业,因为学的无线电专业,就做起了电视维修工作。2000年,他进了深圳一家大型电子厂。

    2006年,杨东升离开东家,自己开厂生产“手电筒”,并将公司命名为飞锐。“这个产品看起来很简单,但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远非外界所能了解到的。”

    大企业倒下了月薪2870元也难招人

    “老东家那时很厉害,最多的时候有6条生产线,一千多人。”杨东升回忆说,那时属于“找工难”时期,他凭借自己的无线电技术,很快成了一名主管,“那时候企业比大小就看谁的人多,人多就意味着生意好,利润大,但现在不行了。”

    数据显示,2008年之前,全国范围就业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是130人,而当时的东莞和深圳则超过了4000人,但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珠三角“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企业倒闭的消息。”杨东升说,更要命的是,人力成本开始不断推高,广东各地开始出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压力陡增,用工荒开始蔓延。

    2011年,全国有24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22%。而务工易WAP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整个农民工务工行业平均工资是2870元(算上加班工资),这个工资水平与期望的工资还有巨大差距,他们希望平均加薪852元。深圳已将最低工资上调至1500元,全国最高,但跟上述调查结果仍有相当差距。不过,在杨东升看来,结合到深圳当地消费水平来看,招人始终受到很大影响,企业生存压力巨大。

    “其间,老东家倒闭了。当时老东家在深圳地区算是一家大企业,但就是因为工人问题倒下了,工人薪酬高涨,抬升企业成本,给出薪酬太低,无人肯来。老东家就是在左右徘徊中失去了机会,走进了死胡同。”

    在整个龙岗区,不只老东家,很多企业都因为这个问题而倒闭。

    从去年开始,政府开始加大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仅深圳,到2015年全市淘汰低端企业就将达15000家。

    小企业盘活了多亏启用机器代替工人

    为了避免企业倒闭,杨东升做出一个决定:启用机器。“当时厂里有几百人,效益还可以,而且一台普通的机器都要40万左右,要说一下拿出几千万买机器对我们这样的小厂来说,确实是非常困难的。”杨东升说,“但自己实在是憋不住了,在招工难题的倒逼下,2009年买了第一台机器。”

    买了第一台机器后,杨东升就撤了一条生产线的工人。“这台机器就可以把整条生产线的工作全包了。”

    随着工厂效益的慢慢积累,杨东升逐渐购置更多的机器。如今从原料加工到产品打磨,再到电路板制作,工厂里已经建起了一条完整的机器生产链。

    “现在整个厂里加上做销售的总共就60多人,留下的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看机器,有十几个人是负责手工打孔、拼装之类的简单工作。”在一间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名工人看守两台机器,将原料放进开机后,机器就可以自行加工。杨东升说,这些机器就代替了以前的工资最高的车工。

    杨东升算了一笔账,一般加工一块电路板需要30人左右的一个工作组,一年一个工作组的工资为54万左右,而买一台机器的成本是40万,效率却是这个工作组的10余倍。

    杨东升说,单是用机器替代员工这一块,每年就可为公司省下几百万。“如果不是我主动裁员替换为机器,今天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局面。”

    看到杨东升厂子的变化,几个朋友也开始使用机器,纷纷开始腾笼换鸟。

    三级跳告别贴牌,产品畅销多个国家

    “公司最开始是给飞利浦这样的大企业代工的,吃得饱不饱全看人家脸色,这样的日子不好过。”杨东升说,在龙岗区大部分所谓的高新企业都是给大厂家做贴牌,“大头利润都在人家肚子里。”

    杨东升曾问自己,有技术,有实力,为什么不能自己干?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杨东升对公司的商标等一列标志进行了重点设计,重金挖来研发人员,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企业开始再次升级。

    目前,杨东升的产品已经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澳大利亚、韩国、以色列、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有飞锐商品的身影。

    以一款潜水灯为例,可以在水中下潜200米,而且光度好、耐用,像韩国等不少国家的水警和蛙人部队都在使用。

    杨东升说:“截至今年,公司已经有百余项专利发明,这些就是核心技术,才是最珍贵的资产。”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不少山寨他们公司产品的商品,“目前我们正在搜集证据,今年可能会有几场关于知识产权的诉讼案。但山寨商品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公司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B东莞篇

    一个鞋老板的阵痛撤离东莞一年成本省了几百万

    与深圳为邻的东莞一家鞋企老板李建明说,每年招人就像是打仗一样,但每仗下来都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而战果甚少。

    考虑到用工荒和用人成本,李建明把东莞的厂子全部迁走。

    “一家鞋厂搬到云浮,一家厂子搬到河南。”李建明说,在粤西云浮县,除了运输成本较贵外,其他成本都有下降,还可雇佣当地劳动力,一年可节省几百万元。

    李建明说,他去河南的条件也非常优惠,地租只是“象征性”出一点,“更主要的是河南劳动力丰富,目前在东莞普工只比河南高300~500元,对于鞋厂企业非常有吸引力。”

    而据杨东升了解,此前在同一个工业区的多家鞋厂、纺织品厂都陆续搬走了,“到江西、福建、河南的都有,无非看重当地招商优惠多,劳动力丰富。”

    而随着大量企业的内迁和内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原本如河南、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地也出现了用工荒。

    全国人大代表、有“农民工司令”之称的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说,目前用工紧张是全国性的,已经不再局限于沿海某地或者中部某区。

    张全收说,现在广东地区在进行经济和产业升级,内陆地区的用工环境和广东20年前的形势很像,所以他决定将全顺人力资源公司的总部搬到河南老家。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国平深圳东莞摄影报道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