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过去了,四川的“脱口秀大王”还是李伯清!
在评论里说说哈!编辑丨terry部分文字素材来源于新周刊、李伯清公众号 成都范儿 cdfer100
20年过去了,四川的“脱口秀大王”还是李伯清!
感觉悄悄咪咪的,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在昨晚结束了。 最大的看点可能是徐峥当嘉宾,说他和沈腾黄渤吃火锅的段子,一度占据微博热搜第一。
至于最后的成绩,“脱口秀大王”的称号被 卡姆 拿下,王建国排第二,思文排第三。 但卡姆自己在表演里也自嘲说,大王不过是个称号,他只想要公司51%的股份。
脑补李诞内心小剧场: 卡姆你还是要成绩吧。
有吐槽、有自嘲,有李诞、有池子……乍一看《脱口秀大会》还是那个好笑的样子,但笑果真的大不如前了,同时少有金句能够出圈。 庞博讽刺工作压榨的动物园段子,或许是这一季为数不多的出圈作品。
关于节目本身,不过多展开了。大家知道,范儿姐是成都妹儿,在四川,如果要评选一个“脱口秀大王”,除了李贝贝—— 李伯清 ,我实在找不到第二个人选。
上世纪80年代起,一桌、一扇、一杯茶,李伯清在成都的茶馆里开启了他的“散打”生涯。
他习惯在评书江湖里扯几句家长里短,聊几分世间百态,冷不丁夹带私货地抖几个“黄包袱”,围绕邻里纠纷、婆媳战争、耍贫拌嘴、人情冷暖、世间丑恶,等等,来一通评书式点评,然后再荒腔走板地以醒木和折扇为道具,配上变调频繁的四川话,保证让你听完“巴适”,看完“撇脱”。
1994年,出版社为李伯清录制第一盘散打评书磁带,“李贝贝”彻底火了。
1998年,已经成名了的李伯清,参加第一届巴蜀笑星擂台赛。从此奠定了自己巴蜀笑星头把交椅的地位。
一开口,
“李老师得嘛,随便屙嘛!
”
到现在都还能勾起B站弹幕的回忆。
再到后来,李伯清的“散打评书”模式几乎成为了川渝喜剧的标志。 到了2015年,李老师以68岁的年龄宣布退休。 从此,散打评书这种艺术形式搁谁头上,好像都有些撑不起来。
不知道别人的童年是怎么过来的,反正范儿姐是听着李贝贝的评书长大的。以前的段子,很多现在看来都能让人开怀大笑。
范儿姐在网上找了些,大家随便感受下:
(一)
酒是穿肠剑,色是刮骨刀,
钱是人的胆,气是惹祸包!
(二)
你豁胖娃儿没吃过肥肉,黑娃儿没晒过太阳。
(三)
球迷分为这几种: 球痴、球狂、球瓜、球疯子,还有就是------球莫名堂
(四)
你们晓不晓得 如花似玉 是啥子意思嘛?
意思就是: 如花椒,似芋头。 麻不死几个都要梗死几个。
(五)
天气预报:
今天最高温度穿摇裤,
最低温度穿棉裤,
不冷不热穿棉毛裤。

(六)
小时候非乖,
长大了非歪,
结了婆娘一脚把老勒蹬开,
星期天回来吃你应该,
累死你活该,
吃了嘴巴一麻拜拜。
(七)
有个老几喝醉了,被送要医院输液。
一醒来就问: “医生,你这给我整的是沱牌还是全兴喃? ”

(八)
这两年东西烫哦,哪儿像我们那阵,耍三年朋友,吆指拇儿都不敢勾一哈,勾了就要遭扯拐。
现在,上午才认识,黑了就带起回去了,第二天起来还放黄话:“也,小妹儿,你咋睡在这儿喃?”

(九)
四川人有个坏习惯,就是见到啥子就问啥子,让很多外省人搞不懂。
比如说:看到人家端碗面走过来说:“吃面哇?”我端的是面的嘛。端饭就问吃饭哇~拿起锅盔就问吃锅盔哇。
这些都可以理解。最呕人的就是,在厕所头碰到“嘿、解手哇~?”我不解手我跑这里头来爪子嘛,修灯泡唆?
更呕人的是,看到你在厕所格格头估到,脸都涨红了,他还跑过来问“解大手哇?”

(十)
我不管咋个讲,都要挨骂,讲好了要挨骂,讲的撇还是要挨骂。
你看嘛要是我讲的撇,他要说: “勒批娃娃说些啥子哦。 ” 我挨骂。
要是我讲的好,小伙儿听到起高兴,他要说: “嗨呀,勒个虾子好会讲哦。 ” 我还是挨骂。
互动一哈嘛
你还对李老师哪些段子印象深刻?
在评论里说说哈!
编辑丨terry
部分文字素材来源于新周刊、李伯清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