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川菜鱼鲜馆(春熙店)预计于8月初正式对外营业,届时,市民与游客可前往店内,在墨香与鱼鲜交织的独特氛围中,沉浸式感受川味美食与文化艺术融合的别样魅力。
锦江盛夏,盛情如火,蜀地特有的热辣气息浸透在空气里的每一个角落。7月25日,西部文化产业中心迎来双重盛事——由成都竹下餐饮倾力打造的全新美食品牌 “竹下·川菜鱼鲜馆” 正式揭开面纱,“锦江竹下展新颜” 省市艺术交流笔会同期举行,让文化沃土中心,绽放出艺术与美食交融的璀璨光芒。
作为成都竹下餐饮的全新力作,“竹下·川菜鱼鲜馆” 的亮相为西部文化产业中心注入了浓郁的烟火气。据了解,该馆将于8月初正式对外营业,届时,将以地道川菜风味与鲜活鱼鲜为核心,为市民与游客打造一处集味觉享受与视觉美感于一体的美食地标,成为这片文化聚集区里独具特色的 “双重据点”。
艺术与美食共谱生活美学新篇
“锦江竹下展新颜” 艺术交流笔会启幕
7月25日,“锦江竹下展新颜” 省市艺术交流笔会在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竹下·川菜鱼鲜馆”热闹开席。这场被誉为 “艺术圈美食集结号”的盛会,汇聚了魏学峰、李兵、刘正兴、梁时民、姚叶红、曹铁、龚仁军、林跃、王吉祥、钱磊、曾杲、刘亁坤、红叶斋艺术工作室薛忠、林琪强、李旭峰、邓冬梅、杨炯会、沈田瑶、陈祖德山、唐永明、杨冠豪以及竹下·川菜鱼鲜馆创始人沈田瑶、联合创始人姚逸飞等30余位省市艺术界名流及嘉宾出席活动,共赴一场味觉与视觉交织的文化之约。
美食与艺术,向来是中国人诠释生活美学的双生载体。食有五味,蕴含历经酸甜苦辣咸的人生智慧;墨之五色,描慕浓淡干湿枯的世间百态.....笔会现场,书画名家们挥毫泼墨,山水、人物、花鸟等佳作在宣纸间跃然呈现,让前来品鉴美食的食客们在畅享饕餮之时,同步沉醉于艺术之美。
魏学峰《千干翠竹迎风立》书法作品
李兵《玉岭呈祥春来早》
刘正兴《蜀山》绘画作品
梁时民《金风吹开石榴红》绘画作品
姚叶红《蜀国多仙山》绘画作品
“书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美食亦是如此。” 竹下·川菜鱼鲜馆、有鱼·鱼头火锅联合创始人姚逸飞感慨道:“厨师以刀为笔、以食材为墨,在厨具与餐盘间勾勒人间烟火,无论珍馐玉馔还是粗粮菜根,皆以贴合食客心意为荣。而此次举办 ‘锦江竹下展新颜’省市艺术交流笔会,所有画作均是为我们竹下新店赋新颜,作品后期也会悬挂在餐厅内,为餐厅增添艺术氛围,为消费者增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与精神共鸣,也契合了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的定位,彰显“餐饮+艺术”的融合生态,助力区域餐饮消费场景的升级。”
文化地标再添烟火气
“竹下·川菜鱼鲜馆”登场
据了解,竹下餐饮品牌的诞生源于创始人沈田瑶对竹的深厚情感。自幼爱竹的她,深受北宋诗人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诗句的启发,将这份清雅志趣融入餐饮事业。品牌首店也选址于一片竹林之下,热爱美食、深耕川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沈田瑶,最终以“竹下”命名,既呼应自然意象,又暗藏对雅致生活的追求。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联名的餐饮品牌,竹下川菜鱼鲜馆(春熙店)的登场,承载着品牌进一步深耕川味文化、拓展城市美食版图的期许。竹下·川菜鱼鲜馆创始人沈田瑶希望这家店能延续竹下餐饮“以食材为根、以匠心为魂”的理念,凭借第3家门店的布局,将川味鱼鲜的魅力传递给更多食客,同时依托与权威平台的联名背书,让“竹下”成为兼具地域特色与品质公信力的餐饮符号。
在餐饮行业预制菜盛行的当下,竹下·川菜鱼鲜馆(春熙店)以差异化优势站稳脚跟,手握鲁班水库、三岔水库的经营权与有机鱼专卖授权,从源头把控食材新鲜度与品质;坚持手作工艺,拒绝预制菜,让藿香鱼鲜的清爽、老川菜的醇厚、炭火煨汤的绵长、北京烤鸭的酥脆都回归本真风味。通过这样的坚守,让餐厅不仅成为食客味蕾的栖息地,更成为川味传统与现代饮食需求碰撞融合的行业标杆。
据悉,竹下·川菜鱼鲜馆(春熙店)预计于8月初正式对外营业,届时,市民与游客可前往店内,在墨香与鱼鲜交织的独特氛围中,沉浸式感受川味美食与文化艺术融合的别样魅力。摄影 陈红彪 陈家森 姚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