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李”想计划 | 李锦记邀你参加“浪漫不浪费”的音乐节
你想过给“垃圾”过个节吗?
你想过给“垃圾”过个节吗?
七夕之夜,秋风徐徐,8月10日,在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的兴蓉社区内,“不弃升级再造中心”带着社区居民为那些被称为“垃圾”的宝贝们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再生音乐节”。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作为共创单位,积极参与其中,邀请希望厨师锦上添花,通过废旧玻璃瓶的乐器改造、高颜值低盐值的绿色点心制作,传播“浪漫不浪费”的可持续消费理念,让垃圾分类的常识飞入寻常百家姓。
酱香味的音乐会
厨房调料台上用完的酱料瓶能用来干嘛?此前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的两场科普活动带来的答案是:制作水净化装置、画上“衣服”变成独一无二的夜灯。这一次的答案有点特别:成为乐器,奏响优美悦耳的乐章。
一个个洗干净的玻璃瓶,通过工具的裁切、打孔、打磨加工,已然成为简易的乐器,能够演奏出基本的乐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这些曲子是从废旧的玻璃瓶、水管中演奏出来的。”一位家住兴蓉社区的小学五年级女生兴奋地一边学习使用吸管制作吹奏乐器,一边向大家“炫耀”她的作品。
在希望厨师的协助下,小朋友们用吸管制作“笛子”
“玻璃瓶的回收价值其实很低,能让厨房里的酱料瓶实现可持续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邹贤军是此次活动的特邀嘉宾,他是广西一所学校的音乐老师,他的微课《赏八音之乐·品华夏古韵》曾入选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22年音乐学科“云课堂”教学案例,擅长多种自制民族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曾用玻璃瓶改造的乐器演奏在视频平台上走红。在他的指导下,参与其中的李锦记希望厨师和居民沉浸式体验了一把“民间音乐家”的乐趣,将厨房中的玻璃瓶赋予了新的生命。
李锦记希望厨师认真学习“厨房中的可持续音乐”
此次“再生音乐节”还特别邀请了一群特殊少年组成的“知了小乐团”,他们现场演奏乐器,打破了年龄和群体界限,包揽了主唱、大提琴手、吉他手等,“希望可以通过废旧玻璃瓶做乐器,通过音乐的力量激动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环保行为的参与者和传播者。”此外,这次音乐节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社区居民只需“瓶”票等入场观看即可,感知垃圾分类的新时尚魅力。
“再生音乐节”面向公众开放,凭可回收瓶子作为门票入场
薄盐味的公益市集
“浪漫不浪费”既是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原则,也是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的准则:厨房中处处可见可持续的身影,用完的调料瓶、随手关上的水龙头、反复使用的购物袋……
其实,在厨房中,最核心的是“厨余垃圾”的可持续再生循坏。8月11日是成都市“光盘行动”宣传日,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办牵头负责,希望通过开展“光盘行动”主题宣传,营造反对浪费、践行“光盘”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产生量。那怎样才能做到“光盘”呢?李锦记希望厨师给出的答案是:从一份健康又美味的快手菜开始。
希望厨师在“再生音乐节”制作板栗鸡蛋黄瓜卷
“鸡蛋和板栗煮熟后,剥壳碾碎,加入少许凉拌汁、李锦记薄盐生抽后搅拌均匀成酱,黄瓜削成薄长片,将准备好的酱卷入黄瓜片中,即可食用。”李锦记希望厨师在当天的“再生音乐节”上向社区居民教授了薄盐快手菜“板栗鸡蛋黄瓜卷”的做法,不仅颜值在线,味道也迎合了当下大家追求的“减盐不减鲜”,从源头上减少了厨余垃圾的产生,做到光盘,实现厨房中的可持续。
“板栗鸡蛋黄瓜卷”受到现场居民的欢迎
作为升级再造中心的共创伙伴,李锦记希望厨师们不仅展示了他们的烹饪技艺,还将未上桌的厨余转化为有用资源。这些厨余,如板栗壳,在经过清洗和准备后,被用于创作成美丽的扎染作品,增添了活动的环保特色,也展示了希望厨师在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同时,积极参与环保教育和实践的承诺。
李锦记希望厨师将继续实践“厨房中的可持续”
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介绍,“不弃·升级再造中心”是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参与共创的首个社区可持续教育空间,旨在鼓励居民通过实际行动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自今年6月5日发起“升级再造替代购买”倡议以来,李锦记联合GEO+可持续、依托兴蓉社区垃圾分类教育站点共同打造该中心,希望厨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了该空间由“0”到“1”的转变。
未来,李锦记将继续依托可持续“李”想计划,充分利用好“不弃·升级再造中心”,遵循“造福社会、共享成果”的企业价值观,邀请社区居民前来参观学习,体验可持续环保艺术活动,共同探索更多将厨余变废为宝的奥秘,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绿色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