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新技术应用场景如何改变社区治理?
成都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新技术应用场景如何改变社区治理?

新技术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成都社区治理应用场景

成都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新技术应用场景如何改变社区治理?

近日,中国网信网发布《关于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入选名单的公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成都入选综合基地,此外,锦江区入选养老特色基地,武侯区入选社区治理特色基地。


据悉,到2025年,国家将布局建成若干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和一批特色基地,搭建一批智能社会治理典型应用场景,总结形成智能社会治理的经验规律和理论,出台一批智能社会治理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完善适应智能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打造一批智能社会治理的示范和样板,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社会治理背后,新技术功不可没。大到城市“大脑中枢”——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小到社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新技术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成都社区治理应用场景。


成都提出要打造新经济机会之城,推动新经济企业发展从“供优惠”到“给机会”转变。城市社区庞大的居民(用户)基数,再加上广大居民多元复杂的需求,适合作为成都新经济企业新技术试点落地的最佳空间,为新技术应用场景落地提供了天然试验田。




社区试验田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由于以往技术和规划水平不足等因素,存在着住户数据管理难、社区信息化建设不充分、社区商业不够便捷、社区治理不够下沉精细、居民需求响应慢等问题。


早在2013年9月,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启动了全省首个智慧社区试点项目,该社区内建立了联网智能监控系统,构建了信息智慧中心、智慧家庭样板间;2017年,成都市成华区开发文韵昭青坊@智慧体验馆,智汇云驰@街坊家空间,是全市首个“智慧社区馆”;2018年,在老旧社区新鸿社区上线试运营“守望新鸿”社区发展治理信息化平台,为井盖装上“智慧芯片”,为单元楼装上智慧门禁,考虑线路老化易着火而设置了烟雾燃气智能感应等;2019年,成华区青龙街道豫府新街坊上线“青龙街坊·家空间”社区发展治理服务系统微信程序。成都地产企业、科技企业也在探索新技术与楼盘社区的结合。例如,一家本地地产企业从2017年开始布局智慧人居,提出了包含AI通行、AI安防等5大类30多项智能化场景。


当前,成都已将社区发展治理纳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重要战略,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正在向社区下沉,出台多个政策措施推动社区治理应用场景建设。2020年6月,《天府智慧小区建设导则1.0版》提出建设30个智慧试点小区,计划打造智慧应用场景400余个,形成线下治理和线上治理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2020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印发《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将建设全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典范城市,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为居民构建智能化生活服务体系。2020年12月,《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印发,这是全国首部以社区发展治理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


社区治理在过去长期依赖基层工作人员个人,用脚步走访社区、用笔杆子记录社区,而新技术赋能社区治理有助于丰富社会治理手段。今天,新技术手段可通过可视化、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更加直观、及时、有效地发现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及深层原因,协助社区治理部门快速明晰治理目标,将社区治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后期处置为前期预防。


例如,在公共安全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赋能,对社区流动人口进行动态、有效管理,释放社区民警更多精力,专注于社区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处理;


在环境治理方面,对于社区中餐饮门店的油烟污染、噪音扰民、厨余垃圾处理等问题,采用电子眼、物联网等监管手段,可以满足实时、精准监管的需求,为居民创造更舒适的社区生活。


在人防、物防等传统安防基础上,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小区出入闸口放行、外来人员入侵小区监测、居民紧急求助等多个方面,很多地方基本实现了智慧化的防护与治理模式。


不足之处


整体看来,新技术赋能社区治理应用场景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应用场景缺少整体规划,新技术赋能程度较低,普遍是在部分社区进行试点,或处于部分场景建设的阶段。


二是政企间社区数据资源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基层社区直接面对居民,所涉及的治理数据条目繁多、内容也相对精准,是一项及其丰富的数据资源。但由于治理的主体多元,数据的产权、定价还缺少相应规则,使得政府与企业、官方与个人之间的数据融通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例如社区车位共享的数据融通运用就存在较大短板。


三是新技术应用场景下社区治理人才相对缺乏。新技术赋能下的社区治理应用场景大多采用的多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而现有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与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社会力量协同、居民参与程度较低。在调研的社区中,大多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内涵停留在由业主委员会履行对物业的监督、建议权等常规事项上。而新技术下的社区治理应用场景,需要由社区居民、企业和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如何调动社区各方主体协同建设社区治理场景成为了工作重点和难点。


路径建议


为此,天虎科技建议:


一是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和企业合作探讨新技术解决方案共建场景试点。瞄准社区治理痛点和难点,运用技术思维,和企业合作探索新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延展技术用途来适配、带动、开放多个配套场景,以揭榜挂帅形式推出机会清单,吸引有能力的企业主动与治理部门合作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演进对治理方案影响很大。例如,成都某地通过购买服务在广场等居民投诉较多点位安装在线噪音监测报警系统,噪音数值大于70dB时,显示屏上会显示“噪音超标、请安静”的红色字样,提示广场舞组织者自觉有效遵守规则,但这类治理更靠群众自觉。天虎科技注意到,广场舞噪音治理在技术上有更新思路,例如上海闵行区安装采用“定向声技术”的新型智慧广场舞系统。站在音箱正前方30度夹角内声音较强,两侧音量则随角度扩大快速递减。系统投用后,噪音扰民投诉大为减少。


二是推动应用场景落地。其中包括:1、建设社区美空间。尤其要重视社区美空间的智慧运营和特色场景串联。2、建设运动社区。搭建多功能多维度的运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例如是否可考虑在社区内开设智能共享健身场所,识别社区居民身份即可免费使用运动设备,自动上传运动数据换取激励积分,积分可在线上商城兑换或购买周边商品,以此起到激励运动、激发消费、建立新型服务的作用。3、实施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鼓励社区围绕地铁站、公交终点站等站点,设置无人驾驶接驳车体验线路。


三是推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应用,增强社区治理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着眼社区治理应用场景中数据互联互通难、数据隐私泄漏等问题,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令数据从采集、整理、交易、流通以及计算分析的每一步记录都被留存,使得数据流通获得强信任背书,增强社区治理在数据保护方面的能力,帮助社区合法合规收集居民数据信息。


例如,成都“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时间银行”的概念,即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并按一定的标准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志愿者年老或需要时可提取积累的服务时间,用来兑换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这些积分可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实现永久存储、公开透明及不被篡改,提高居民对“时间银行”模式信任度和参与度,助力社区“时间银行”模式的应用落地。


四是建立社区管理人员双重培训制度,提升运维管理能力。应用新技术赋能社区治理场景可以减少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简单劳动,让社区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给居民创造更具幸福感、人性化、有温度的居住生活环境。在推动新技术落地社区的过程中,应建立智慧治理相关的技术普及课程体系,让社区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运用新技术。这类培训折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奖励,增加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可能会更有助于激励。


天虎科技

新版下载

成都范儿官方APP 扫码下载成都范儿    发现成都生活方式

天虎科技 二维码下载

客户端下载: www.cdf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