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成诗,蒲艾幽香,一起走进画笔下的天府古镇
水墨成诗,蒲艾幽香,一起走进画笔下的天府古镇

看美学与哲学思想共同编织出的文化世界,听岁月痕迹所带来的灵感碰撞之声,品这线条与灰白表现下的艺术情怀。

水墨成诗,蒲艾幽香,

一起走进画笔下的天府古镇槐夏荫浓,风物依旧,

又是一年端午节,

汨罗江的波涛敲打着船桨,

夏风中的粽香氤氲绵长,

诗人的爱国忠魂又一次被吟唱。

几千年来,先生从未离去,

他活在艾叶的香韵间,

活在粽香的甜蜜里,

活在龙舟的号角声中,

活在被中华文化浸染过的每一寸土地上。

吃粽子,饮雄黄,

挂菖蒲,戴香囊,

观临邛,山山水水,

看古城,大街小巷,

画卷描绘都市的变迁,

记录着生活的繁华。

                                       ——张潘端午寄语


2300余年历史的邛崃,依山傍水。造就了平乐古镇同时拥有川西古镇特有的刚毅与水乡的柔美与灵气。在历史的长河里,发源于天台山凌霄峰的白沫江一直在此静谧流淌,穿镇而过,造就了平乐独一无二的水墨之景,世世代代气韵传承,物宝天华,风化成典。

中西合璧、公馆错落的安仁,地处川西平原的安仁古镇,始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以《论语》中的“仁者安仁”而得名,为古镇奠定了敦厚的基调,岁岁年年庄重典雅,匠心独具,别有洞天。



来自四川邛崃的画家张潘一直行在路上,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和厚重淳朴的古城中找寻岁月静好的点滴,用画笔对接笔墨的古典与现代形态。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独具川西特色的古建筑与民居一直是他邂逅灵感的“缪斯”。十余年间,他对家乡的创作已不计其数,邛崃兴福寺、临邛鼓楼、红军亭旧址……每一笔水墨都扎根生活土壤,一山一石、一景一物,眼里有景,心里有意,下笔成诗。观者仿佛随他在临邛老街歇脚,品尝邛崃特色的奶汤面、钵钵鸡,耳边仿佛传来响着驮运丝绸的马队荡起的清脆铜铃声。稍行几步,又可尽情敞开心胸,呼吸万亩竹海的清新翠绿,忘记烦忧,纵情山水,任时光倒流。



(张潘作品)


端午将至时,张潘也再次回到故乡写生作画。此外,也重访了同样位于川西的安仁古镇,再度品味浓厚的民国风情,探寻新的创作感悟。水墨与线条的整合使画中的古镇与公馆呈现一种黑白灰的视觉张力,柔和地引起人们思想深处的弦音,虽然低沉,但沉厚。



观者又仿佛乘着从古镇远处驶来的铛铛车,听到笛声打破周围的静谧,再次打开时光的大门。亲临川西地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角色演变,再走进安仁书院,感受那迎面而来的民国风情,在这座藏在时光里的“民国”书院看看书,获得久违的身心宁静之感。



他在邛崃、安仁两地创作的作品即寻味传统、关照现实又亲近乡土,走进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欢喜,推动了心情的释放。作为尺幅不大的写生小品,在笔墨的构架上,仍然在主观的笔墨把握和色彩的布局谋篇上做足了功课,也因此,作品气韵和境界直接形象得把观者带入古镇风貌之中,仿佛亲临。(据:逸品典藏™ | 张潘 · 作品赏析,李开能)端午佳节,何不走进这水墨的艺术世界?看美学与哲学思想共同编织出的文化世界,听岁月痕迹所带来的灵感碰撞之声,品这线条与灰白表现下的艺术情怀。



天虎科技 成都范儿

扫码关注成都范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