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er的放空慢生活: 本地牛奶澳特兰如何让有机生活触手可及?
成都人er的放空慢生活: 本地牛奶澳特兰如何让有机生活触手可及?

一瓶牛奶引爆“慢生活社交”,澳特兰如何把有机种进城市DNA?

在成都,休闲绝非慵懒,而是以“自然慢生活”为追求的感官盛宴——既可支起帐篷拥抱绿野,亦能穿行街头品味烟火人间。当“巴适得板”的哲学扎根在这片土地,每个灵魂都能寻得安放身心的自在角落。


刚刚过去的2025年五一假期,成都麓客岛人潮涌动,印证了成都人对自然与城市共生的追求——超50000人次涌入这片“绿洲”,参与澳特兰与麓湖Fjaka Festival音乐节联袂打造的“自然慢生活 有机澳特兰”活动。这场城市派对将“有机”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实践,也为品牌如何以商业力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有机派对”到“日常生活”:
有机生活的场景化破圈


5月1日至4日,新希望乳业旗下高端品牌澳特兰以一瓶有机纯牛奶为媒介,将品牌主张 「有机生活近在身边」与消费者假日需求深度绑定,通过“自然慢生活”场景,为成都市民游客献上一场初夏有机派对。



活动现场,竹编风铃的清脆声与民谣吉他音乐交织,巨型“躺”字气垫上年轻人舒展的姿态,构成了“自然有机”的松弛美学。亲子家庭围坐在木质茶席前,用澳特兰有机纯牛奶缓缓打出绵密奶泡,宋式点茶的千年风雅在杯盏中泛起涟漪。



此次活动对都市人行为逻辑的洞察在多个场景清晰可见:用定制拍立得定格与好友的欢笑瞬间,自带社交裂变基因;参与牛奶盒投掷游戏,将循环经济拆解为可参与的轻量化行动,让体验者直观感知循环再生的意义。而在“how how朋友区”,民谣混着青草白噪音,亲朋好友“瘫”在云朵沙发上交换环保心得;在“chill chill花园区”,打卡澳特兰在有机市集带来的三款品质产品,扫码探秘透明供应链,技术浪漫转化为舌尖可鉴的承诺;在“打个盹儿花园区”,体验音钵震动“疗愈”,打卡有机任意门装置,模糊了商业活动与公共休闲的边界。



澳特兰用一系列场景重构了有机生活的认知路径,抽象的有机理念便通过多巴胺刺激完成了“认知植入”。带着孩子参与牛奶盒投掷游戏的陈先生表示:“以前觉得有机生活很遥远,通过这次活动,发现有机理念就在身边各种场景里,好玩还有趣。”


澳特兰“轻量化、高共鸣”的活动逻辑,让有机理念摆脱了说教感。在小红书平台#澳特兰##近在身边的有机#等话题下,用户分享打卡照和环保心得,形成了一场都市青年的生活宣言传递。澳特兰未将“有机”局限于产品标签,而是通过在地文化元素的融入,将品牌叙事嵌入成都人“假期去岛上森呼吸”的生活惯性中。



事实上,这种“用户共创”的传播范式澳特兰一以贯之。为了传播“有机生活近在身边”的品牌理念,澳特兰从2022年起便坚信“真正的可持续传播,需让公众从‘单一向概念倡导’变为‘共创式行为养成’。”


从“概念倡导”到“行为养成”:
有机理念的认知升维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全面加速。《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政策东风催动消费端与生产端的双向奔赴,有机产业作为绿色转型的微观镜像,其市场正经历一场“认知变革”。《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2024)》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有机产品销售额首破千亿,但人均消费仍低于全球均值,折射出生产消费的结构性失衡,其中消费者对“有机生活”的感知度较低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解决消费者对“有机生活”感知度较低的问题,澳特兰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场景锚定、知行共振”的破局路径:当消费者对“有机”和“可持续”的认识从“营销标签”转向“体验价值”,抽象的理念便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分享的社交货币。记者在“自然慢生活 有机澳特兰”活动现场了解到,几乎所有受访者表示“愿意选择可溯源有机产品”,这背后是澳特兰通过FSC®认证包装、供应链透明化构建的信任体系,更是“自然生活共创”“环保趣味游戏”等场景化体验带来的认知升维——有机不是遥远的理想,而是“看得清、听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生活选择。



作为扎根在四川的本土品牌,2022年来,澳特兰坚持每年举办充满本地特色的地球日主题活动,以“有机产品+场景化体验”推动可持续理念落地。从街头“绿色有机能量站”到世园会有机主题空间,品牌以成都为试验场,积极将巴蜀文化基因与有机理念嫁接,形成独特的“近在身边的有机”叙事。此次“自然慢生活 有机澳特兰”活动更进一步剖析成都人的“巴适”基因,将“慢生活”解构为绿色生态行动,让消费者在松弛体验中完成对品牌价值的深度植入,这或许成为快消品牌重塑有机产品价值的标杆实践。



消费者对价值的认同,往往始于对美好体验的本能追随。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参与力量之一,澳特兰以商业智慧完成从“快消商业符号”到“有机生活伙伴”的身份进化,这种进化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成都理想,生长为市民游客触手可及的有机生活选择。或许,这才是商业向善最动人的形态:不是高高在上的价值布道,而是让人在享受美好时,一同成为更好的自己。(封面新闻 伏建宇)

天虎科技 成都范儿

扫码关注成都范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