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蓉城记忆 ⑥ | 大慈寺,那里的老街小巷
图文 封面新闻记者刘陈平在前不久,成都市公布的古建筑保护名目,其中欣庐、笔贴式街老宅院这二处古建筑,就在大慈寺街区内。在上世纪90年代,自己的工作单位也在附近,工作之余拍了许多这里的照片。24年后的今天,大慈寺街区己成为成都的时尚街区。这组老照片带回到上世纪90年代,看看如今我们天天逛的时尚之地太古里,原来...
蓉城记忆 ⑥ | 大慈寺,那里的老街小巷
图文 封面新闻记者刘陈平
在前不久,成都市公布的古建筑保护名目,其中欣庐、笔贴式街老宅院这二处古建筑,就在大慈寺街区内。在上世纪90年代,自己的工作单位也在附近,工作之余拍了许多这里的照片。24年后的今天,大慈寺街区己成为成都的时尚街区。这组老照片带回到上世纪90年代,看看如今我们天天逛的时尚之地太古里,原来是这个样子。

1996年,西糠市街的一条小巷,欣庐和广东会馆就在这里。摄于1996年。

广东会馆成了很多人的家。摄于1996年。

许多人住在广东会馆里,过着大杂院式的生活。摄于1996年。

从西糠市街一家窗户望去,当年春熙路上为数不多的明日大厦(正熙国际大厦)摄于1996年。
大慈寺街区有很多小街小巷,大家熟悉的北沙帽街、中沙帽街、中沙帽街。东糠市街、西糠市街、北糠市街、南糠市街,马家巷,笔贴式街,东顺城南街,章华里。靠红星路这边还有江南馆街、金玉街、东锦江街。

住的是古建筑,但人们的生活还是不方便。摄于1996年。

90年代初,沙帽街是成都名气很大的汽配一条街。街上有家“全味面”,味道巴适。一到中午,满街都是送面伙计。摄于1994年。

妹妹一边骑车一边看动漫书,慢悠悠从笔贴式街路过。摄于1996年。
“叮当、叮当”的车铃声,从幽深的小巷传来,学生娃坐在爷爷的自行车后架去上学。那时,沙帽街,糠市街大多数都是成片的小青瓦平房,也有木质结构的楼房。欣庐就在西糠市街,欣庐旁边就是广东会馆,欣庐和广东会馆都住着居民。
笔帖式街原来是条很窄的街,老房子居多,南接东糠市街东口,北接东顺城南街。

北糠市街,一根电视天线架在墙头。那时,人们还不晓得有光纤电视信号,更不用说网络电视了。一遇刮大风,墙上的天线吹歪了,电视立马变雪花。摄于1996年。

大慈寺后门。沙帽街小学的同学在踢坝坝球。摄于1994年。

北沙帽街,一处拆剩的老房子门庭。摄于2005年。

章华里是条很窄的巷子,一辆架架车通过都要打挤。摄于2002年

笔贴式街有几处老宅,住着许多居民,家家户户的锅碗瓢盆就摆在房檐下。街沿就是公共厨房,生活有诸多不便。摄于1996年。

“叮当、叮当”的车铃声,从幽深的小巷传来,学生娃坐在爷爷的自行车后架去上学。

1993年,住在广东会馆里的一户人家。
2005年,沙帽街,糠市街开始拆迀。这里的居民告别了无厨房无卫生间的平房,住进了新楼房。
2008年1月,随着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的进行,从前这里的老街小巷已经基本消失。
现在,只有东顺城街还得看到一些老房子。

昔日破旧的街区,已变成时尚之地。
2015年,在大慈寺这片老街小巷建成的太古里成为成都的时尚之地。
(原创图片,未经封面新闻或作者授权,不得下载,另作他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