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朱建国 日志

朱建国

http://www.huaxi100.com/?308

“撑”了400多年的油纸伞(民俗摄影之二)

已有 826 次阅读2011-2-16 16:41 |

     

 

      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传承了400多年的泸州油纸伞以平均每天上百把的速度被一抢而空。同时,远在川黔交界处的分水油纸伞厂那部破旧的电话也不断响起。每次操着蹩脚的普通话接完订货电话后,油纸伞制作工艺第六代传承人毕六富就焦烂了头:“咋个生产得赢嘛?”差点濒于失传的泸州油纸伞在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立即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让曾经寂寞的泸州油纸伞来不及承受市场的热情。

油纸伞在非遗节上吸引了众多都市美女

 

 400多年历史的油纸伞制作工艺,就在这简陋的作坊里传承至今。

       做一把油纸伞需要半个月时间。在毕家过去的祖屋如今做了油纸伞生产作坊的百年老宅里,一派的忙碌景象。 “如今,分水岭的油纸伞制作,仍然承袭了前辈们的传统技艺,所有工序和材质依然依照古法。”

   制作油纸伞需要百道工序,而每一道都得一丝不苟

       油纸伞的制作工序更是繁复之极。从开料起到制作完毕,一把伞要经历号竹、做骨架、上伞面、绘花、上油几个大流程上百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一把伞需要半过多月的功夫才能完成。而在所有工序中,涂抹桐油最讲经验,从入手上油到收手抹油,无论伞顶、伞中、伞椽,桐油的厚薄要一样。多一分伞面不亮,呈麻点;少一分则不耐用,皮纸的伞面甚至还会破损。也正是基于这些祖传下来的经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分水油纸伞都是 “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伞顶五级风中行走不变形……这就是分水油纸伞名号之所以长久响亮的一个原因。”
 

78岁的屈大爷13岁就在厂里制作油布伞

      在作坊里晾晒着不同色彩不同图案的伞之种种——“龙凤呈祥”、“牛郎织女”、“天仙配”、“宝莲灯”等,这些精美、喜庆、民俗的图案,却是出自老宅唯一一间有窗户的屋子里摆放的那台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石印机。说是石印机,其实就是一块大理石版。老师傅把一张画有图案的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一种酸性胶液开始印刷,图案就按原样印在了扇面的皮纸上了。

   油纸伞上所有图案都靠这台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印石机排版印刷

 
 “它太老了,可能是中国目前还在使用的最后一台石印机了。” 毕六富满脸自豪地说道。
 

油纸伞热卖,工匠们摆九斗碗为厂长毕六富庆功

       面对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订货电话接踵而至,毕六富手忙脚乱每次接完电话后就一筹莫展地坐在那里。在他的手里,还有很多订单的交货日期已经逼近。
     分水伞厂现有52名工人,其中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工匠。由于工艺繁杂、价格低廉,工匠的工资待遇很低。低工资又导致难以招收新的学徒。繁杂的工艺和工匠的缺乏决定了油纸伞无法提高产量。毕六富的办法就是设法招收工匠,通过增加产量来提高油纸伞的附加值。
古镇、美女、老人,雨中生趣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六富是一个合格的传统工艺传承人,但不是一个具有现代企业意识的管理人。“他根本没有想到如何通过打造精品伞、具有收藏价值的纪念伞来确保油纸伞的工艺价值。”当地一位文化局领导说:把油纸伞作为一般的产品来卖,非遗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评论 (0 个评论)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