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刘乾坤 日志

刘乾坤

http://www.huaxi100.com/?977

南川神龙峡:隐逸的山水秘境

热度 2已有 1033 次阅读2011-3-2 09:51 |

 
  走进南川神龙峡,改变了对重庆那种火热与硬朗的传统形象认知。这里的山水空濛轻灵,青山绿水绕行于峰丛林木之间,飞鸟翔集,走兽杂陈。平坦的柏油路面蜿蜒向着更幽远的山地挺进,引领汽车在平坝田园、丘陵梯田和参天林荫下幸福地穿行,盛夏时节,清凉宜人。是有着火炉之称的重庆地区难得的避暑休闲胜地,是一片隐逸的山水秘境。
 
 
水碧山青的深呼吸
 
  车出重庆市区,到界石上渝湘高速,过巴南区收费站,继续往东南行驶,这时一定要注意看路标,进入南川境内,高速公路分路,往右是到重庆綦江和贵州遵义,往左是到重庆黔江和南川。到了南川往南平方向走,在南平镇上按旅游标识牌指示慢慢接近了神龙峡。
  路边的许多老建筑让我很有兴趣探访,这是上个世纪中叶的建筑有的临近溪畔,有的群聚山坡,这些三四层楼的砖混建筑显得有些灰暗破败,不少房屋上面写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汉字。
 
  我们到达楼群,车停在了一处院坝,看到四周密集的建筑人去楼空,几十幢建筑清寂而孤独。青藤在青砖墙体上疯长,杂草齐窗,鸟雀在屋内觅食。
  再往山里行进,峡谷近在眼前,身边却是山区难得的开阔地。这是一片神龙峡山泉水形成的冲积平坝,农夫在稻田插秧苗,青山绵延,凉风习习,时有白鹭在空中飞过,一派世外桃源。
 
  神龙峡景区是生态景区,景区内只能徒步旅行,我们的车统一停在停车场,到景区门口的500米路程由电瓶车代步。景区的入口是仿古建筑,神龙峡三个行草大字遒劲有力,厚重而不失灵动之气,隐隐觉得有一种古风飘来。
  整个峡谷景区有4公里,从仿古建筑中进入景区,就是沿溪而行,真有点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妙处,溯溪而上,溪中游鱼可见,奇石杂陈,一座奇石垒成的映月桥横跨小溪,小桥流水却是让人喜爱。
 
 
 
  伴着凉爽的清风,这样散步一样的旅行太惬意,即便盛夏也不会汁出如浆。抬眼看两边的崖壁,石灰岩地貌的崖壁上竞然也生出了茂盛的植被,这需要多少岁月的沉积?高达百米的崖顶有瀑布跌落,许多的水在风力的作用下化作水雾弥散在空气中,飘过来的时候,暑热全然不在,浑身沁凉。走到一半时,看到右边树丛中窜出一条巨大的瀑布,崖壁上是起伏的钙化石壁,不知这水在这里奔流了多少岁月,钙化石壁上的树竹也很挺拔。一位有名的策划人为这里的瀑布取了一些带有古典诗意的名字,如行云瀑布,烟云瀑布,这里所见是思雨瀑布,与映月桥、遇仙桥、望仙桥这些拱桥在文化上组建了东方传统的符号链接——似乎我们在山水间能找寻到唐宋的文化韵味,拟或可以在这里浅吟低唱,这样的情景的确能勾边我们的古典审美,让心灵静下来,让生活的节凑慢下来,用心感悟山水之妙趣,用心聆听自然的诉说。
 
 
 
 
  峡谷里最为壮观的尽头的飞龙瀑布,这一名字也得益于易经中的飞龙在天之说,这条瀑布无遮拦从百余米的高空冲下深潭,浅起的水雾如云霞坠地,潭水碧绿,依然游鱼穿梭,这个瀑布是最容易接近的,你甚至可以走到她的身边抚摸她柔滑如丝的身体,不过巨大的冲击边你是不能承受的,呵呵,只可远观……
 
峡谷顶部的台地,原生态的乡村生活
 
  当地朋友见我们对神龙峡的热爱程度在逐渐升温,便说峡谷两边都可以上去,体力好可以爬山,也可以开越野车。为了体验自驾,我们决定开车前往。
  车出游客接待中心,折向天星镇,沿出省通道逐渐向上攀升,金佛山脉的峰丛地貌如巧手绘成的曲线在天幕下延伸至无穷的远方。青山绵绵,鸟语相伴,我们往小河金山镇方向前行,到达黄泥垭道班时右转至乡村公路,坑坑洼洼,是越野一族的最爱。这里除了村民代步的摩托车便是装运货物的大车,路基有沉降,得十分小心,如果在这里被挂了底盘可不是件容易应付的事。
  我们的目的地是永安村14社,当地朋友用电话为我们安排早餐,由于出发很早,到达这个村子时还不到七点,村民刘明元夫妇正在厨房里为我们煮煎蛋面。重庆的小面(素面)很有名,即便是一个很少进城的农妇手下的小面也是可口的美食,我们去吞而下,直呼过瘾。
  我们吃完面不到六点,在草地上等待日出,期待阳光从起伏的群山中显露出来。这一天老天没有给我们任何回报,一直阴沉着,反正这儿暑天不热,便放弃拍摄日出的机位,穿行在灌木丛中,一种当地叫“刺梨”的植物正开着粉红的花,牛群在花下吃草,好生态的农家风情。几户人家散落在水田和野花间,让人想起城里人花高价买的城市别墅,哪有这样的凉意与绿意呢?从居家的角度来说,真是太羡慕了。
  在前往村子的途中,看到田埂上长着好多野生的折耳根,兴致来了,到了刘明元的家里,拿了砍山的弯刀径直回到路上挖起了野菜,这在都市里花钱也买不到的美味。不到半小时,挖了一大把,在刘明元家自个儿摘洗,自个人按成都风味凉拌,配上刘家为我们炖的土鸡汤、炒鸡杂、蒸蛋,成了一桌丰盛的农家菜。
 
 
 
 
  川渝两地讲究待客之道——无酒不成席,即便是中午,也上了酒,那就把酒话桑麻。听听乡里乡亲对于土地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这酒是一种产自神龙峡的珍贵中药材泡制的,当地土名叫“干岩前(音‘千’)”,据说是清肝明目,保肝护肝的良药。菜中有一道蒸蛋,居然做成了辣味,即便像我这样长年在外奔走的摄友也闻所未闻,当蒸蛋出笼时,刘明元的妻子在炒菜锅里煎油,在蒸蛋上洒上了辣椒面,当油温升到八成热时,浇淋在蒸蛋上,空气中蒸腾出一股略带微辣的水雾,这蛋入口嫩滑,回味微辣,第一次品味,回味良久——回家学着做吧!
 
 
  这样封闭的空间里竞然还有古寺。离开景区时,路标上显示千年古刹宝象寺左拐,这是离开主路的一条乡村公路。我们得向山上爬行,由于路况不熟,一路开得小心翼翼,时有麾托车和小面包迎面而来,大家都得认真寻找错车的地方,按山区行车规则,下行车让上行车有时是行不通的,如果下行车要退很远才能找到错车地方,上行车也会主动就近选择错车位置。山路上只有大家以礼相让。
 
  古寺的山门据说是宋代所建,这座古寺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说是重庆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现修缮山门前原有牌坊,现已不见踪影,门前的菜地种着各种蔬菜,时下的古寺仅有一位僧人,法名释心敏。他一面介绍着清朝的石刻和当代的功德碑,一面介绍山门对面的睡佛。
  仔细看古寺周围,四面环山,古寺建在一处台地上,面东坐西,迎着日出的方向起早晨课,背着夕辉晚餐休息,晨钟幕鼓,清灯孤影,在此休行却也是一种福。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的确很多寺庙都建在风水好景观好的地方,这宝象寺也不例外。
  离别古寺,迎着清风,看着秧苗在风中的舞蹈,离都市越来越近,离水碧山清的清凉世界越来越远,心里的怀想开始攀援增长……

流汗

新奇
2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