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活动聚焦 查看内容

诗人林莽 想起罗江梨花,想起那场地震

2011-4-20 17:49| 发布者: fly| 查看: 1350| 评论: 0|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地震后的诗歌浪潮给了幸存者和援建者强烈而持久的精神鼓舞,而三年后在灾区修建的地震诗歌墙,将为中国诗歌带来启示作用。”
    “在川北的大地上/那些飘逝的灵魂/在我的心头洁白地飘落/化作了寂静的花瓣/铺满在血色的大地上。”这段凄美的文字出自当代著名诗人林莽的《我想起那片梨花》,将被雕刻在什邡“5·12地震诗歌墙”上。昨日,回忆起三年前的创作心态,林莽仍激动不已:“地震后的诗歌浪潮给了幸存者和援建者强烈而持久的精神鼓舞,而三年后在灾区修建的地震诗歌墙,将为中国诗歌带来启示作用。”

    震后挑灯编纂诗歌“号外”

    今年62岁的林莽是“白洋淀诗歌群落”和朦胧诗的重要成员。回忆起三年前那场重创中国同胞的灾难,林莽感慨不已。他说:“我对四川的感情很深厚,德阳罗江县的诗歌节做得很好,在地震前我经常去。5·12地震发生后不久,我才知道罗江也是重灾区之一,于是特别担心,就给那里的朋友打电话,知道他们平安后我才放心。”

    林莽说,自己之所以在诗歌中借梨花抒情,和他有一次去罗江的经历有关。“罗江位于四川北部,不光有古蜀道和落凤坡这样的三国遗迹,那里春天的梨花也开得很漂亮。当时我经过一座小寺庙,庙旁几株梨树开出密密麻麻的花朵,可风一吹,花瓣就迎风撒落在山坡上,这个寂静而忧伤的场面我终身难忘。”所以,林莽在诗作中把地震遇难的同胞比喻成随风飘逝的花瓣。地震后的一天晚上,林莽为其任职的《诗刊》编纂关于汶川大地震的诗歌“号外”,他忽然来了灵感,于是连夜写出了《我想起那片梨花》。

    盛赞诗歌墙的“启示作用”

    谈起汶川地震后中国社会掀起的全民诗歌运动,林莽认为,其实从新世纪开始,中国的诗歌发展就已出现回暖的迹象,不少曾经写诗的诗人纷纷回归,而那些一度停办的诗歌刊物也基本上复刊,中国诗歌在酝酿了很久的情况下,国家遇到这么大的灾难,肯定会厚积薄发。“那么多生命一下就不在了,同时也涌现出那么多抗震救灾的事迹,悲伤和感动交错的情绪都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能量。”他说,当时《诗刊》推出关于地震诗的号外时,根本不用征稿,都是诗人和爱好者主动寄来。

    对于4月28日将在什邡市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落成的“5·12地震诗歌墙”,林莽表示,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一个建筑来祭奠逝者,同时生者也可以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林莽还主动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询问了其他入选诗歌墙的19位作者和作品,听完后他不断地说:“很好!很好!这些诗人都是中国诗坛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也是地震诗的典范。你们选出这些优秀的作品,并把它们刻在墙上,这对中国诗坛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