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活动聚焦 查看内容

三年前 总书记什邡鼓励国人 三年后 川人精神在这里铭刻

2011-4-26 18:14| 发布者: fly| 查看: 950| 评论: 0|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揭秘地震诗歌墙选址什邡穿心店地震遗址主题公园的幕后故事

                                  

                              地震诗歌墙将成为川人的精神地标本报记者摄
 
 
    ●三年前,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什邡城郊穿心店镇视察抗震救灾情况。站在瓦砾堆上,总书记用扩音器大声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三年后,这里将矗立一座川人的精神地标。28日即将落成的地震诗歌墙,将以独特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分量,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民众牢记历史,牢记灾后重建的精神。

    华西都市报和《星星》诗刊去年联合发出修建诗歌墙纪念“5·12”大地震的倡议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根据读者建议,诗歌墙选址候选地集中在北川、汉旺和映秀等地震极重灾区,但经过考察和评定之后,最终敲定在什邡市。

    这其中有怎样的缘由和渊源?昨日,什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萍向本报记者揭秘了幕后故事。

    诗歌情缘又怕又累时就看看诗歌

    殷萍部长介绍,“5·12”大地震导致什邡5924人遇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90亿。

    “作为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我们一直想推出一部名为《废墟上的奇迹》的报告文学,邀请省上知名作家参与写作,后来联系到了四川省作协,也和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总编梁平有了接触。”

    殷萍回忆,在和梁平的聊天中谈到了不少关于地震诗歌的话题。“当时什邡市很多地方被震得满目疮痍,余震接连不断,我们和老百姓一起抗震救灾,经常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又怕又累又艰苦。每当这时,手机便会收到朋友们转发的短信,很多都是像《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这样感人肺腑的诗歌,非常振奋人心,给了我们很大的精神支持。”

    申请幕后总书记曾在这里鼓舞我们

    去年,修建地震诗歌墙的倡议发出后,殷萍第一时间联系到活动主办方。她说:“什邡需要有一座像诗歌墙这样的建筑,来随时提醒我们铭记那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她表示,这个想法的背后其实有一个特殊因素。 2008年5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什邡城郊穿心店镇视察抗震救灾的情况。在已垮塌成废墟的蓥峰实业总公司工厂园区里,总书记站在瓦砾堆上,用扩音器大声说出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这句鼓舞人心的话。总书记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至今仍鼓舞着灾区人民奋斗不息。

    “我们当时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诗歌墙能修建在什邡穿心店地震遗址主题公园。”据殷萍介绍,“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蓥峰实业总公司和隔壁的什化股份公司宏达集团生产基地受损最为严重,仅宏达集团生产基地就有79人遇难。什邡市将这两处地震遗址完整地保护了下来,决定在那里修建一座大型地震遗址公园……

    选择理由凝固的废墟与诗歌墙呼应

    去年5月9日,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总编梁平和相关领导专程赶往什邡考察。经过仔细参观和评审,阿来和梁平一致认为:这里的地震废墟雕塑感极强,是“地震诗歌墙”的理想选址地。

    阿来说:“这里不仅视野很开阔,而且阶梯式上升的广场很肃穆,适合表达对罹难者的哀思。”他认为,周围倒塌的厂房多是钢铁构造,具有很强的雕塑感,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本身就是一座座凝固的纪念碑,正好可以和诗歌墙遥相呼应。

    “地震诗歌墙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分量,用诗歌的形式能更好地让民众牢记历史,让幸存者加快灾后重建速度,也以此告慰遇难者的在天之灵。”殷萍表示,当有关部门确定诗歌墙和地震遗址主题公园结缘后,什邡市委市政府组织最优秀的专家学者、设计者和施工单位进行诗歌墙的建造,以求它以最有震撼力的视觉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51.2米长,4米高的诗歌墙经过大半年的规划和施工,目前已基本完成。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把它修建成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它也是震后四川人的精神地标。”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