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华西记者播报 查看内容

尽职司机昨晨下葬 一半乘客来送行

2012-2-7 08:23| 发布者: 李晨煜| 查看: 1398| 评论: 0|原作者: 田雪皎 蒋璟璟|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生命最后时刻司机一脚急刹救了20多条命》追踪 一个普通的客运司机之死,能引来600多人为他送行,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王兴明的坟前,来了许多素不相识的祭奠人 王兴明生前照 王兴明生前开过的车 ●乘客:坐了 ...
《生命最后时刻司机一脚急刹救了20多条命》追踪
一个普通的客运司机之死,能引来600多人为他送行,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王兴明的坟前,来了许多素不相识的祭奠人

王兴明生前照


    王兴明生前开过的车
 
 
 


    ●乘客:坐了几年他的车,他这么尽职,我们来送他最后一程

    ●弟弟:哥哥平时白天酒都不会喝,好好一个人咋说走就走了?

    ●同事:乘客施救时,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的手从方向盘上掰下来

    2月3日,资阳市安岳县高屋乡司机王兴明,驾驶着农村客运公交,行驶至离两板桥场镇约1公里处突发疾病,在他生命最后时刻,他死死踩住刹车让车上20多名乘客无一受伤(本报昨日曾作报道)。昨日,王兴明的葬礼在老家高屋乡举行,前来参加葬礼的有600多人,他搭载的最后一班乘客中,有一半人来送了他最后一程。

    葬礼现场:一半乘客送他最后一程

    昨日早晨7时许,天还未亮,空中飘着毛毛雨。在鞭炮和锣鼓声中,在100多人的簇拥下,王兴明的灵柩被安葬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一座山头。

    在缓缓前行的送别队伍中,王兴明的儿子王代国只认识部分亲友,在队伍中有许多是他从未见过的,“听说他们中有些是那天爸爸车上的乘客。”

    李大兵是这些“陌生人”中一员,他与王兴明是同乡,事发时他坐在客车后排。“来给王兴明送行的乘客有十一二个人,我们中间很多人互不相识,早上6点就赶到了王师傅家里,作为他最后一批乘客给他送行。”说起当天的经历,李大兵声音哽咽,眼睛红润,“我把王师傅看成救命恩人。”在送别的乘客中,李大兵留下来帮忙搬石头,直到王兴明的坟被砌好。

    在送别的乘客中,肖开菊是从9公里外的两板桥镇赶过来的,“坐了几年他的车,他这么尽职,我们来送他最后一程。”

    上午9时许,当天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周正友,从两板桥镇赶车到了高屋乡王兴明老家,当时他一家三口在车上,还带着5岁的小孙儿。王兴明坟前,周正友烧纸上香,眼里噙着泪:“要是孙儿出事了,我咋给儿子交代,王师傅是好人,我今天来感谢你啦!”

    乘客回忆:扎指放血紧急施救无效

    王兴明突发疾病后,车上乘客立即过来施救,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想尽各种办法,但仍未唤醒昏迷的王兴明。

    乘客李大兵说,看到王兴明出事后,他立即从后排跑到前面,和其他乘客一起掐王兴明的虎口和人中,“我们以为他是发痧了,农村一般用针线,绑住手指放血。但是,车上在哪去找线和针嘛?”

    李大兵说,当时车上二十一二个乘客,大多是40岁-60岁的中年人,再就只有五六个小孩,大家正干着急时,一位妈妈抱着女儿过来,“她扯断女儿围裙上的带子,拿给我们绑手指。”随后,乘客们用小刀划破王兴明的手指放血,“但他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有出的气,进的气很弱,心跳也很弱。”10多分钟后,两辆救护车赶到现场后,检查发现王兴明已经死亡。

    文/图华西都市报记者田雪皎

    儿子突然离世 老母3天泪未干

    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王兴明,在亲人和同事眼里,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渐渐描出了王兴明的其人其事。

    亲人:每年验血压都正常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见到王兴明的妻子胡国菊,她仍沉浸在悲伤之中,眼睛红肿。“他一直都是健健康康的,每年体检验血压都是正常的。”

    胡国菊说,结婚一年后,王兴明开始跑运输。“从1987年开始,先是开拖拉机,接着开货车,后来又开小车,开农客才八九年。”两年前,王兴明出现过一次头痛,但后来就没有生过大病,在妻子的催促下,他每年都会验一次血压。“出事前三天,他也只拉过一次肚子,但吃过药都已经没事了。”

    王兴明的弟弟王万忠说,他在内江接到哥哥去世的消息后,根本就不相信,“哥哥平时白天酒都不会喝,晚上在家里才会喝一两左右,以缓解疲劳,好好一个人咋说走就走了?”

    王兴明77岁的母亲,出事当天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后,一直不相信,直到看见儿子的尸体,老人才放声大哭,瘫倒在地。“他是个孝顺的儿子,周围邻居哪个不晓得,我宁愿自己替他死。”三天来,老母亲嘴里一直念叨着儿子,眼里泪水未曾干过。

    同事:开车慢被叫“王绵绵”

    在王兴明的丧礼上,生前的10多位同事都赶来了。在同事们印象中,王兴明平时总是笑呵呵的,开车总是慢腾腾的,于是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王绵绵”,在许多乘客中间,许多人不知道他的真名,但绝对熟悉“王绵绵”。

    同事何其文说,承包下“李家—高屋—两板桥”的客运线路后,因为王兴明认真负责,性格和善,大家推荐他当了车队的队长。“车上乘客多,难免有吵嘴的,有些司机就是吼几句平息下来,他总是几句玩笑话,把大家都安抚好。”

    与王兴明合伙买车的严亨军说,今年大年初一,车队其他人都休息了,考虑到可能有要出行的人,王兴明早上8点就发车了,直到傍晚6点才收车,“那天从高屋到李家,别的车子收10元,我们都让他提价,他只收了5元。”

    当天,与王兴明一起合作的售票员李萍,提起当天发生的事情,她便泪如雨下。“他急刹后,还握着方向盘的,身体趴在方向盘上。”李萍说,乘客施救时,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的手从方向盘上掰下来。

    华西都市报记者田雪皎

    立即评

    铭记王兴明,回应那闪耀的人性之光

    □本报特约评论员蒋璟璟

    这是一起意外,毫无征兆且事发突然,“王兴明”不仅没有相关病史,且历来行为谨慎、且绝少饮酒。

    而这令人错愕的一切之外,某些元素却也是可以预期、情理之中的。对某位一贯尽心的司机而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忍受痛苦、保一车乘客安全,着实是“必会如此”的选择。当人们一再抱怨,感慨于大爱消弭、人心冷漠,悲情且可敬的王兴明,无疑在料峭春寒里,给我们带来阵阵暖意。

    一个温情的社会,总少不了一些可贵的人,少不了这些人所传递的精神光芒。而所谓“精神光芒”,是指那种心系他人的博爱、是指那种任何情况都不放弃责任的信念,亦指那种宁可自己承受苦难也不忘护佑同胞的情怀。凡此一切,在王兴明人生的最后几分钟内,体现得直接而彻底。由于他果敢的行动,一车乘客得以转危为安;由于他的一脚刹车,更多的家庭得以保持完整……

    很难给王兴明的价值划定边界,就现实层面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因为他的无私行为,一车20余名乘客无一受伤。但若置之于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语境,又有谁能为此番悲悯事迹估值呢?“可贵精神”的魅力,始终是影响深远的,短期能赋人以感动、软化颗颗僵硬的心。而在更长远的时间里,那种博爱、利他的人性光芒,必能影响众多群体。王兴明所体现的可贵精神,必将成为激励善良者、引发为善潮流的重要动力。是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若王兴明那般悲情,但确乎每个人都可如他一般,散布温情、笃信良善。

    铭记王兴明,不仅是记住一位司机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高贵行为,更是提示我们,以日常言行、以可感可见的善行,回应那种闪耀的精神。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