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活动聚焦 查看内容

不是教材太老 而是家乡变化太快

2012-3-22 17:23| 发布者: 阳菲菲| 查看: 4098| 评论: 0|原作者: 肖笛|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都江堰北街小学“乡土课本”。 ●难题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校本教材使用周期是6年,难跟上时代变迁 ●破题 新版本教材采用“活页”,可以随时把家乡的新变化加进去 今天是世界水日,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将根据校本教材《 ...

      

都江堰北街小学“乡土课本”。


      
      ●难题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校本教材使用周期是6年,难跟上时代变迁

    ●破题

    新版本教材采用“活页”,可以随时把家乡的新变化加进去

    今天是世界水日,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将根据校本教材《我的家乡——都江堰》,开展相关的水文化活动。

    “都江堰的城市特色是水,为让孩子们了解家乡,我们2007年开始编撰和水相关的校本教材。”北街小学校长唐惠芳说,“不过这几年城市发展太快了,教材中有的内容已不能体现家乡巨变,老师们准备在暑假筹备新的版本,还是活页的呢,这样,就能更好地体现我们的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编写教材 比较地震前后水源

    《我的家乡——都江堰》共分为三册,低年级段中收录了孩子们自己写的儿歌,中年级段侧重于认识家乡的动物和植物,高年级段则是让孩子们了解地震前后都江堰的水资源。教材涉及到城市的水资源开采、统一高效的水管网建设、地震前后的水资源利用。

    教材中写道:地震前,都江堰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设施水平很低,基本没有污水二级处理厂和配套污水管网,现在紫坪铺镇等5个乡镇都有了自己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教授这门课的老师罗丽丽说:“2008年地震后,我们见到板房旁的河水不干净,很想做关于这方面的调查,于是在水务局取得资料,用孩子们理解的语言写了进去。”

    唐惠芳指着书中的精彩图片说:“你看,这是学生拍摄的都江堰特产虹口冷水鱼,地震后虹口的冷水鱼不是很多,可能到别处安家了,为此都江堰专门开辟了冷水鱼打造工程。遗憾的是,旧教材没有这些内容,需要老师再增加。”

    实地考察 发现家乡河流换颜

    为让孩子们真正通过校本教材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树立情感和价值观,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家乡,北街小学每年都开展“寻河”活动。2009年年初,老师肖文燕带着学生从市区杨柳河走到二环外下游,“当时,学生们还住在板房学校,他们发现沿途的水被污染。”

    不过,在当年年底,师生们就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大家搬进了新校园,“沿着新校园旁的石头沟走,能看到从山上流下清澈的水,我们每个人还拍了照,取水回家。”学生焦玉熙在作文中写道:“现在二环路的河流都这么干净,更别说市中心的杨柳河有多漂亮了,我很喜欢那里重新建的水车,还有夜景和灯光。”

    2011年,肖文燕又带着孩子们走访了子房沟,当年的小朋友已读四年级了。肖文燕告诉孩子们,家乡河流的变化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她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都江堰建设发展作贡献。

    老师建议 用活页教材晒变化

    唐惠芳说,当时编写乡土校本教材,是希望孩子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2008年,她在一次家长会上“测试”家长:知道都江堰有多少水厂吗?有多少水资源吗?这些问题几乎没人能回答。“家长都不知道,何况孩子们。”唐惠芳说:“不能让现在的孩子、以后的家长不知道家乡的历史。”

    历经两年,《我的家乡——都江堰》终于编写好了,但唐惠芳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编写一套1-6年级的教材,使用的周期至少是六年,但家乡发展太快,不要说六年了,一两年就有一大变。她测算了一下成本:当时教材印刷,花了几万元。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教材要随时跟上时代变迁,“难!”

    现在,北街小学的老师已开始筹划暑假着手编写新的教材,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新版本采用“活页”教材,这样,就可以随时把家乡的新变化加进去。目前,老师们已在谋划更多新内容: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川穹产业发展、新城规划等等。

    □征集令

    晒出学校教材“变化”

    由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发起的寻找身边的“乡土教材”活动,自启动以来备受各界关注。如果您觉得自己学校的教材有新意,能反映四川的变化,可拨打电话028-86969110、或登录华西都市网(www.huaxi100.com)亲子频道发帖晒教材。同时,欢迎大家对校本教材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摄影报道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