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华西记者播报 查看内容

太空种子 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1-11-18 08:29| 发布者: 李晨煜| 查看: 2576| 评论: 0|原作者: 万丹妮|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刘录祥 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我省培育的“太空作物”现状 昨晚,经过17天的太空遨游,完成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着四川通江银耳以及桂花树、罗汉果和芦竹等作物种子返回地面。 太空种子, ...

刘录祥


    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我省培育的“太空作物”现状

    昨晚,经过17天的太空遨游,完成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着四川通江银耳以及桂花树、罗汉果和芦竹等作物种子返回地面。

    太空种子,以及其背后的航天育种计划,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作为农业大省,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省各农业科研机构及相关院校专家,便陆续展开了“太空育种”探索。

    这些从外太空返回地球的种子,是否孕育成功,并摆上人们的餐桌?它们食用是否安全?市面上不时传出的“太空蔬菜”销售神话,究竟是真是假?

    带着这些疑问,华西都市报记者历时一周,探访了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省内多所科研院校。

    育种历史:

    我省花香七号水稻正是“太空种子”后代

    尽管自己的稻种这次无缘搭乘“神八”飞船,但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水稻专家张志勇,自始至终关注着“神八”的一举一动。

    5年前,他所在研究团队悉心培育出的“花香七号”水稻,母本就来自2002年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属于“太空种子”的后代。

    昨日上午,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张志勇介绍,所谓太空育种,又被称为航天育种,指的是将各种各样的种子带上太空,

    利用太空独特的环境(微重力、太空辐射等),让种子产生突变,返回地球后再经过三四代的筛选、培育,形成新的品种。

    张志勇强调,并不是如大家通常所理解的那样,种子坐飞船上天逛一圈,下地种好就能当“太空种子”。“太空种子”的选育,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他回忆,从2002年开始,省农科院陆续选择了62份水稻材料,先后分4批送上了太空。其

    母本“花香A号”从太空回到地面后,开始按照普通水稻的种植方法在地面上进行培育。

    如此轮回4至5代后,张志勇等人才选出基因最优质的稻种。随后,种子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试种。前后耗时近5年,才最终形成了“花香七号”。

    育种现状:

    研发性价比并不高2006年后停止选送

    虽然培育出了“太空种子”的后代,但2006年以后,省农科院就再没选送过种子进太空。

    而通过市场调查,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在历时18年(1994年川农大开始送玉米上天)的“太空育种”期,通过“太空种子”培育成功并投放市场的品种寥寥无几。

    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培育“太空种子”的性价比不高所致:

    因为种子要搭乘卫星上太空,需要每克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成本。

    但上了天的种子,发生变异的几率仅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左右。也就是说,每种种子至少需要上百颗,可能才有一颗出现科学家想要的变异效果。

    同时,令研究者意外的是,部分在“太空种子”上发现的变异现象,在其他没送上太空的种子上也有表现。

    这样一算,培育“太空种子”的性价比似乎并不高。

    与省农科院相似,四川农业大学早在1994年,也曾选择玉米等农作物的种子搭载卫星上天,并以此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川单418”。

    但到了2006年,川农大也因各种原因,停止了选送太空种子的行动。

    ●专家观点

    继续开展对航天育种的研发很有必要

    “‘川单418’的其中一种种源的确来自‘太空种子’,但并不是纯粹用‘太空种子’培育出来的。”

    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潘光堂表示,由于水稻和玉米自身的特性,必须选用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才能获得新的品种。因此“川单418”和“花香七号”,都不能称作纯种的“太空作物”。

    更有专家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只有等空间站技术成熟后,完全在太空播种、培育,最终收获运回地球的农产品,才能真正冠以“太空作物”的头衔。

    尽管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既有表现出增高增粗等优质特征,也有产量下降等负面特质,但在张志勇等研究者看来,“太空种子”依然应当作为育种手段之一而存在。因为把种子通过卫星搭载上天,可以让其换一个培育环境。

    “理论上,可以扩大种子的变异范围、丰富种子的遗传基础。”张志勇等专家认为,继续开展对航天育种的研发,很有必要。

    ●焦点问题

    能不能吃?它们食用很安全

    在不少宣传中,到太空走了一遭的“太空作物”,返回地面不是个头大几倍,就是多了独特的治病疗效。

    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太空蔬菜食用是否安全,才是人们关心的重点。

    对此研究者们指出,太空种子的变异受到育种者的控制。育种者会筛选出产生对人类有益的变异现象的物种,以保证“太空作物”的安全性。因此对其食用安全性,市民们不用担心。其实让研究者们担心的,更多是太空种子对环境的影响。

    四川师范学院原院长、遗传专家汤泽生教授说,因太空作物经过了特别选育,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如果种植不当,可能会出现大面积侵占本土植物生存环境的情况。为此,要求育种者在选育过程中,有高度的责任感。

    有没有卖?成都市面上难觅

    太空育种已研发这么多年,如今,市面上到底有没有“太空作物”呢?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成都伊藤洋华堂、王府井、好又多等多家超市,都没有发现“太空作物”的踪影。

    希野良种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不仅他们没卖“太空种子”,就连公司所在的成都农牧综合市场内,也看不到太空种子销售。

    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直言:“太空种子太高端了,我们公司没有卖。”

    四川省农业厅种子站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么多年来,从未听说有“太空种子”参与过主要农作物审定。

    不少专家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太空种子”大多仍处在研究阶段。即便市场上有,很多也是假的。

    ●对话专家

    太空蔬菜市面上有售食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就“太空种子”的有关问题,在北京采访了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刘录祥。

    太空育种蔬菜有几十万亩

    华西都市报:目前我国航天育种工作进展到了哪一步?

    刘录祥:我国于1987年开始研究航天育种。目前省级以上获得审批的约有110多个品种。“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航天育种发展最快的阶段,共有85个品种获批。这些作物以粮棉油作物为主,也包含部分蔬菜品种。“十一五”期间太空作物面积累计达到了4500万亩,其中太空育种蔬菜面积几十万亩。

    买到太空蔬菜可能也不知

    华西都市报:目前市面上是否有真正的太空蔬菜销售?如何识别?

    刘录祥:航天育种的蔬菜在市面上已有销售,但并没有专门的标识。因此,普通消费者即使买到“太空蔬菜”,可能也不会察觉。

    太空蔬菜食用绝对安全

    华西都市报:有消费者担心食用太空蔬菜会有不良影响,您怎么看?

    刘录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已证明核辐射加工过的食品可以直接食用没有问题;太空育种的产品,食用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

    空间搭载市场缺乏规范

    华西都市报:有观点认为航天育种的性价比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刘录祥:造成太空种子高价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空间搭载市场缺乏规范,呈现无序状态。2006年9月发射的“实践八号”育种专用卫星,曾经面向全国免费征集种子,搭载208公斤种子进入太空进行诱变培育,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次正规组织种子搭载。

    此外,市场上存在部分不规范经营的空间搭载渠道公司,对种子搭载漫天要价,每克种子搭载价格从500元到几千元不等,成本相差十几倍,最后种子有没有发送出去,也不得而知。

    未来将建立品牌扩大生产

    华西都市报:未来太空育种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如何?

    刘录祥:国家非常重视太空育种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太空育种作物种子的产业化,并将其继续列入国家“十二五”863计划和生物产业规划中。

    目前,市面上看不到专门标识为太空培育的蔬菜或粮食作物,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研发投入有限,品种研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是生产规模有限,太空育种的作物目前还不具备形成品牌的基础,生产还有待进一步扩张。

    未来,太空作物的市场化大发展,将有赖于太空育种作物的产量、品质的稳步提升,从研发、生产到推广、销售,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华西都市报记者万丹妮北京报道

    ●幕后揭秘部分

    “太空高科技”唬人为辅骗钱为主

    虽然研究者仍在对“太空育种”进行漫长的探索,但早就有人对太空种子开始炒作,并伺机圈钱。

    《“太空蚂蚁”今天横空出世美国人垂涎中国蚂蚁》,这是多年前一则新闻的标题。当时一公司称其买下几万元太空蚂蚁种,之后只需坐在家中,一年后就有12%的回报率,两年之后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0%。

    事后证实,这只是两个骗子抓住市民对太空科技的信赖和热捧,精心编造出来的一个“太空神话”。

    直到2006年这个惊天骗局被揭露时,这群疯狂的蚂蚁,已经吃掉了3000多名成都市民的上亿元存款(华西都市报曾报道)。

    无独有偶,日前,一种“无需飞天也可育出‘太空种子’”的太空种子机,也在市面上悄然走红。

    该机器号称能利用特殊设备,将等离子体注入到种子里面,给种子“打上一针”,让种子产生变异,使得其发芽长大后,能够结出更好更大的果实,“相当于到太空走了一圈”。

    “这是无稽之谈。”对此,省农科院、西华师范大学等专家均表示,“太空种子”是利用宇宙射线、特殊温度和气压等宇宙环境来实现变异,理论上说在地面是不可能模拟出全部的宇宙环境的。而且“太空种子”的变异,也并不意味着全部能结出更好更大的果实。专家表示,这种吹上天的“太空种子机”的真实成效,值得怀疑。

    看太空蔬菜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