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李晓亮 日志

李晓亮

http://www.huaxi100.com/?315

(512三周年)在改变中,希望升腾

已有 891 次阅读2011-6-3 11:44 |个人分类:杂感随笔

在改变中,希望升腾

 

 李晓亮

 

从伤痛到新生,从悲悯到欣喜,从坚守到崛起,从犹疑惶然到信念笃定,从山河破碎到无限生机,再到希望升腾……这一切的改变,只在三年之间。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三年之后,四川再起。三年立川,近乎神迹!

而你我都知道,世上本无神迹。一切的“神话”和“神化”的深处动因,或皆源于人们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和接受限度的巨大变化的莫名惊诧和信息隔膜。从这个角度说,三年立川,绝非什么缥缈虚幻的神迹,而是你我联手缔造的旷世传奇。

它就真切发生于我们身边,以生活的、家常的方式默默地“传奇”。奇迹源自努力,是国人的点滴努力,是川人的不懈进取,是所有汇聚于此的爱心与信念的交织发酵,共同叙写着三年立川的传奇篇章。

这篇“千日记”,记下的是日常的改变,是积沙成塔的改变;记下的也是一种信念和希望,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礼赞,是一次对精神的洗礼,是对以人为本的重建与发展的前瞻和坚守。千日不长。震碎的山川田园尚未完全弥合伤痕,掩住疤纹。裸露的创口,时刻提示和警醒着幸存者,要更加坚韧顽强——活着,就要活得更好。

千日亦不短。因为,青草已然覆盖往日废墟,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在倔强地疯长。当五月的鲜花开满原野,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在见证着曾经的伤心地,正绿意盎然地生长着一种力量,一种来自心的不屈的力量,一种蕴涵了勇毅与决心,智慧与坚韧,尊严和希望的建设性力量。

因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对这个家国和民族的爱,对生命对生活对未来的爱,三年时间,灾区面目遽然转变。从“破坏”到“重生”,从“旧貌”到“新颜”,改变之间,希望升腾。国之命,在人心,也在信心。三年间,信心的传递,抚慰了惊惶的心灵,恢复重建靠的就是生者的信心。

今日重访灾区的人,都会对灾后重建的奇迹由衷惊叹。青川县经济和商务局一位官员对媒体感慨,“灾后重建的城市建设,将比震前提前了20年甚至50年。幸存者是幸福的”。

“幸福”非妄语,而是有着制度性支撑的。温家宝总理日前在考察灾区时,就指出重建后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实现再生性跨越,精神家园得到了同步重建。“短的时间内,达到现在水平,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川人用三年时间,践行了这句哲语。如今,阴霾散尽,笑靥如花,不仅是时间的自然力量,更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坚毅乐观、豁达奋进的精神风貌和抗震精神的综合疗效。

对人而言,或许这种精神的挺立与改变,比单纯的沙石砖瓦的重建,更为重要。而以人为本,规划先行,举全国之力,统筹兼顾,依法重建的重建经验,在世界抗灾史上应该都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家靠近人情,权力走向人性。在废墟黯然的背景上,三年来闪烁着最为可贵的人性之光。三年后,遏止住哀痛,我们更敬畏自然,更珍惜生命。灾难过去,抚定思绪,我们所能慰藉的仍在社会长进。以人为本的救援安置,戮力同心的重建规划,同气连枝无私无畏的八方驰援,这一切的文明建设,都令我们从灾难的悲痛中进发,欲臻至美的生者世界。

正是在此意义上,是生者的勇气将人类无数的死难,砌入了文明演进的长河之中。如果说当年的国家哀悼日标定了国家进取、文明进步,那么三年立川的奇迹,更将铭记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路上。

恢复重建的成果,捕捉到社会人情的至真至切,链接到了你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家园,深味到国族情感的壮阔深沉。这足以映射生者的勇气和诚意,看出国家的进取和希望。

今天,2011512,三年前的这天你没被击垮,就永远不会被击垮!三年重建启示录,无限希望在改变重生中升腾跳跃。当家国文明置于最宽广坚实的人性之上,我们必能历尽劫难而入煌煌现代之林。

 

打败时间,生命不吝奇迹

 

 李晓亮

 

历史长河中,时间总是一脸无情,似乎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因为时间的流驶,可以洗涤旧迹,抹平记忆。但当生命不吝奇迹,时间也会一败涂地。

五一小长假后,四川已开满鲜花。“512”三周年节点,静静地走来。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只是这次时间败给了一种精神——抗震精神。

三十而立,是人;三年再立,是川。以20085121428分为坐标原点,在时间的横轴上,铺陈着国人三年来的爱与哀恸,叙述着同气连枝,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故事;而在纵轴上,则刻满了三年立川的传奇。

传奇,有时也会套着一件家常的马甲——对面的同事,是北川人。就在前几天,她还在电话里,很自然地提到一个词老北川。是的,就是你曾在电视镜头和新闻照片中无数次看得心碎的那座城,那个在大地痉挛中面目全非的废墟之地。三年,仅仅三年,已经有了一座从语义到现实都和老北川完全相对的新北川

如果说老北川象征着死亡、沉寂、窒息等晦涩意象,新北川则昭示着生命、希望和梦想。只需要去新北川转一转,听一听,看一看,你就会彻底震撼于三年立川的奇迹。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简直是对新生二字的传奇演绎和完美诠释。

而这一传奇,现在就很随意地隐于一个老北川人,关于北川新旧称谓无意识的区分中——传奇得那么生活,那么随意,又带着那么一种直抵人心的震撼。

就是在这位同事导引下,芳菲四月的一个晴得有些过分的午后,我第一次走进了那片她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现在却已成为地震遗址纪念馆的伤城。置身其中的感觉,莫能名状。在进入的那一刹那,宛如按下一颗无形的穿梭时空的按钮,三年前的画面,倒带般重现。

废墟上的累累疤痕,并未湮没于时光,那些坍塌的屋脊、裸露的钢筋,一下击中了我。就像《阿凡达》里那种辫梢上的数据链接和信息共享,在被激活记忆库里,上次类似的心理震撼是在2008年震后——当时面对的是数十台监视器里每日反复播放的类似影像。而真正震撼我的,还不是那些扭曲的建筑和黑色的画面,而是一些温暖柔软的东西。

现在回忆起来,正是这些柔软却坚韧的东西,击败了时间,缔造了奇迹。比如,当时新闻中有个叫《生命奇迹》的栏目:不知它曾打动过多少人,至少当时面对着那种铺天盖地的死亡气息,是它让我发自肺腑地敬畏生命,并向奋战在抗震抢险一线的所有战士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配上成龙那首《生死不离》,就更能拨动心弦: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铸成你回家的路基,生死不离……”救援的黄金72小时之后,每一分一秒都比黄金更珍贵,“139小时“179小时被困16天获救”……刷新的不是数字,而是绽放在最危难边缘的一个个生命奇迹。

打败时间的奇迹,来之不易,除了生命的坚韧不屈,主要归功于救援的锲而不舍。这次抢险救援,相当于打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专业救援力量、志愿者、当地民众,外加国际救援队和医疗队,最终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

在交通、通讯、物资等条件极度恶劣的那段时间,你能想象的任何艰难险阻加诸救援之上,都不为过。哪怕只看新闻信息,我们也知道在没有任何机械助力之时,全凭血肉之躯挖出血肉之躯的生命救援是何等悲壮——这里没有任何修辞和夸张的纯事实描述。

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旷世生死营救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分希望,百倍努力不抛弃,不放弃无论你在哪里我也要找到你的悲悯大爱。这种爱以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为中心,扩散弥漫,覆盖每一个需要援救之地。

三年前这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救援,打败了时间,挽救了无数生命;这些幸存者和所有心系于此的骨肉同胞,这片家园上的所有的生命,以三年为限,让四川重新挺立,让抗震精神永远屹立,再次挫败时间,从悲壮走向豪迈。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有些日子,是用悲怆来记录、用血泪来刻度的;有些时段,是以巨变为烙印、以奇迹为标签的。问问从2008512走到2011512的四川,或许会觉得此言格外恰切。

 

 

五月鲜花,怒放于曾是废墟的原野

 

 李晓亮


   

汶川之痛,已近三载。

三年前,大地裂开筋骨,吞噬苦难;三年后,当“5·12”黑纱,再次系于左臂,深埋于民族心中的“震”痛隐隐发作的同时,我们欣慰地感到,哀恸之后,川人没有沉溺,更未沉沦。

泪眼之间,爱心复苏;废墟之上,人性挺立。政府视民如伤,民众骨血不弃,守望相助,驰援不歇。逝者已矣,生者前行。我们并非刻意遗忘当初的撕心裂肺、地裂天崩,陷入黑暗和虚无毫无意义,悲伤不等于无边的眼泪。巨创之余,川人更需要自强自立。

拭去泪痕,穿越黑色的死亡记忆,拾起向死而生的坚毅。灾后,川人坚毅、团结与果敢的精神气质更是传递开来,成为年度传奇中注定无法忽略的章节。所以一千个日夜,不止留下时间流驶的无声印迹,川人更是以三千年川魂,书写下一个“三年立川”的旷世传奇。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汶川、北川、青川,因自然伟力的极端扭曲释放,曾绽裂出令人心碎的裂纹。但是,震得垮墙,却撼不动家。废墟之上,“家园”这个温馨的字眼,让多少泪眼婆娑的悲伤的心灵,重新燃起生的希望。泪水,慢慢开始转变为重建的动力。

“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千年前,川人陈子昂,登高眺远满怀忧愤,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今天即便大难后,川人说的是:“只要人还在,一切就可以从来”。

说到做到。三年后,当我们献祭逝去的至亲挚友时,除了他们坟头那一缕寄托哀思的纸烟,更有川人、国人戮力同心抚平弥合山川裂纹的壮志豪情。

滑落的山体开始覆盖绿草,撕裂的家庭开始弥合伤痕。因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爱,活下来的人告诉自己:活着,就要活得更好。因为这份爱,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还置身于这片土地,你就还有源源不尽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你我的内心,来自那使人之所以为人的爱、勇气、智慧、尊严与希望。

三周年的节点,我们缅怀亡者、尊重生命,但这种纪念不仅指具化的某个特定仪式,而且内化在这些年每一天重建家园的默默努力中。重建使废墟获得新生,渐渐抚平幸存者心头的伤痕。这样的祭奠,是永恒不息的神圣仪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因为死亡,我们赞美生命;因为苦难,我们赞美阳光。怀念逝者,不在于生命消失本身,而在于生命的尊严。这就是“纪念”的力量,它可以一直提醒人们认识自己,认识到世间什么才是最可宝贵的东西。生命在强有力的信心支撑之下,倔强而昂扬地向上生长。这个时代所有的人都是见证者,见证着一片废墟是怎样变得春意盎然。

前年那黑色三分钟后,前所未有的动员,以万亿为单位的灾后重建,是对一个崛起中大国力量的整体考验。凭着震不垮的精神,我们经受住了这个考验。相比那三分钟后的惊天震撼与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三年来,日复一日的重建无疑更复杂更琐碎也更考验耐心与能力。

虽然不忍说“多难兴邦”,但是在灾难中失去的,一定要在历史进步中得以补偿。重建,需要对民生充盈和缺漏的巡察,并确保资金与政策补助的到位。对口援建,也开启了东西部财力均衡机制变革之门。同时,我们看到仁爱、包容和坚忍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而在这样的民族气质中,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公民权利为本,也很快凝成政府执政伦理的底线共识。

五月的鲜花,盛开在曾经是废墟的原野。无尽生命的绿意,点染山河。这是“立川精神”在向上生长,重建,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役;三年立川,最终,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走过苦难的人们,笑脸依然。通过经年观察,我们也坚信,民族痛感的累积必将转化为社会文明的累进。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评论 (0 个评论)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