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李晓亮 日志

李晓亮

http://www.huaxi100.com/?315

班里“小官”成堆让人格外别扭

热度 1已有 596 次阅读2011-2-22 21:19 |个人分类:华西评论|

“班干部”本就是个别扭的名称

 

     李晓亮

 

“小学班级实行选举制,63名学生选出32个班干部”,这应该是一条很小的社会新闻,在门户网站都是归属“滚动新闻”一栏,可能属于软件每日自动抓取的海量信息中的一个并不太起眼的消息。但是,这却并非一条微不足道毫无评论价值的新闻。

点开新闻,发现这个班干部集装箱,是湖北黄陂前川六小四(1)班。63名学生混了32个“小头头”,其中1名班长、10名值日班长、4名学习委员、1名文体委员和16名小组长……

“一名班长十名值日班长”,这样的配置,很有点眼熟。如果在正式官场中寻觅其踪,对应的就应该是官场中超编冗员“副职扎堆”等现象:比如早在2008年,东北大城市铁岭就被爆出过9个副市长、20个政府副秘书长的消息;去年,深圳一部门”120副“的豪华配置,也被媒体报道过;最新还有一例,福建龙岩市政府办公室一个秘书长手下竟有18位副职,其中副秘书长就13位……

反此种种,不胜枚举,这几年我们已经见惯不惊了。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在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班里,一个班长之外都还能增设十来个“值日班长”,这样的人员设置,不知是何道理。难道校园也如官场?就拿龙岩市政府的13位副秘书长来说,当地回应除了几位专职的,多数都是挂职的。但是具体到一个班来说,“班长”也有挂职锻炼一说吗?

班主任介绍,是因该班实行班干部选举制,师生提名、毛遂自荐,再举手表决,所以产生了这么多班干部。听这个的意思,好像是说产生这么多“小头头”,完全是民意所向,因为这完全是自主提名,公开选举的结果,体现了真正的民心民意。但这显然是对选举制的一种曲解。只需要进行一个极端的假设,就能看出其中逻辑的荒谬:如果63名学生都毛遂自荐,都被提名推选,且都被选中,难道一个班人人都要当选班干部?

作为政治制度的选举制,主要包括选举原则、组织与程序、选区划分、选取举名额分配等。它是一套非常严密科学的制度设计。就算选班干部只借鉴这个形式甚至只是这个名字,也不能毫无章法,否则一定会给学生们一个错误的示范。

如此不厌其详地指出其间谬误,不是小题大做。特别是听了班主任下面这话——“虽然班干部队伍显得‘臃肿’,但我希望有更多孩子得到锻炼机会,哪怕给他们的只是个芝麻大的‘小官’”,我觉得更有必要较这个真。“小官”,这或只是个没有实际意义指向的口头用语,但这正是某种潜意识下的思维惯性,就如“班干部”这个词如何让人感觉别扭一样。

有个更具象的新闻实例,比“63名学生选出32个班干部”更有代表性:去年,长沙一小学中,一群小学生在班里模拟了一个“少儿政府”,不但有市长、市长,还配有公检法机关。当时也有专家担心,此举可能走火入魔,没培养起学生服务意识,反诱使其误入“权力意识”歧途。

其实,这是杞忧。问题的关键不是让孩子们如何与权力因子绝缘,而且在媒介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为阻隔也是徒劳。我们要做的只是让其从小接受一些普适性的合乎人类主流价值的思想和观念。但“班干部”一词,早透出社会文化中隐秘的权力欲望。甚至选“班干部”的程序和过程都不能完全合乎规范,那么这样的“选举制”只能是恶性示范。

无怪乎有网友在跟帖中戏谑:“收了家长的礼,就得给人办事。没料想这么多送礼的……”还有跟帖说,定额选举只会精兵简政,任命制才会机构臃肿。但是这位班主任却不以为意,以为这是“锻炼”机会,其实如果不教孩子明辨是非,而是只是对着成人的官场职场进行低级复制,那么孩子们的是非观可能会很模糊,不是有小女孩立志当贪官,只因“贪官有很多东西”吗?虽是童言无忌,但也总得有人来告诉她是与非,而只一味想着多设几个“小官”位,显然是锻炼不出明辨是非的能力的。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拍哥 2011-2-25 09:56
权力社会的折射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